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深度学习的积层混合云对流泡降水粒子特征研究
袁雅涵, 王 烁, 王文青, 张佃国, 胡向峰, 张 荣, 魏海文, 孟 金, 冯 勇
干旱气象    2023, 41 (6): 933-943.   DOI: 10. 11755/j. issn. 1006-7639(2023)-06-0933
摘要73)      PDF(pc) (13547KB)(207)    收藏

为实现对降水粒子的高精准分类,整理3 a机载探测降水粒子图像,构建山东省降水粒子图像 数据集(Shandong Province Precipitation Particle Image Dataset, SD-PPID)。结合多维度混和的模型放 缩方法,提出一种基于EfficientNet卷积神经网络的降水粒子识别模型(A Precipitation particle Recogni⁃ tion model based on EfficientNe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PREN)。通过多模型、多指标评价对比, 验证了 PREN 模型具有较好的性能和分类识别能力,模型的识别准确率、精准率和召回率均为 98%。 使用 PREN模型分析对流泡降水粒子特征,选取 2次典型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的 3个时段,结合机载 Ka 波段云雷达(Airborne Ka-Band Precipitation Cloud Radar,KPR)和 DMT 粒子测量系统(Droplet Mea⁃ surement Technologies)分析对流泡内部与外部、不同强度和不同高度的降水粒子形状占比,并研究其 降水机制。结果表明,PREN可有效识别对流泡降水粒子的特征。对流泡内,主要是球状、针状、不规 则状和柱状降水粒子,而对流泡外降水粒子主要为球状和针状。不同强度的对流泡云微物理参数各 不相同。降水成熟阶段对流泡内霰粒子和针状粒子占比高于消散阶段,降水成熟阶段降水粒子平均 弦长415 µm,而消散阶段粒子平均弦长367 µm。对流泡上部降水粒子以球状和六边形板状为主,主 要通过凝华过程增长。在0 ℃层,不规则状粒子和柱状粒子的比例增加,融化过程与动力条件有利于 碰并增长形成不规则状粒子,柱状粒子主要来自于高层掉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我国夏季风过渡区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张良, 张强, 王润元, 岳平, 王胜, 曾剑, 杨泽粟, 李宏宇, 乔梁, 王文玉, 张红丽, 杨司琪, 赵福年
干旱气象    2023, 41 (4): 519-530.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3)-04-0519
摘要288)   HTML18)    PDF(pc) (5455KB)(739)    收藏

中国夏季风过渡区是全球陆-气相互作用强盛区域之一,也是极端天气灾害频发且易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区域,对过渡区陆-气相互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将有助于提升该区域防灾减灾能力。以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开展的夏季风过渡区相关项目群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过渡区陆-气相互作用时空分布规律、陆面水分收支对夏季风响应新特征、边界层时空变化特征及发展机制、季风与陆-气相互作用对区域气候影响、陆-气相互作用对作物产量影响以及多因子和多尺度动力学粗糙度参数化方案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系统总结,并根据夏季风过渡区陆-气作用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今后应在侧重加强陆-气交换多循环过程对夏季风年循环响应规律研究基础上,探讨陆-气相互作用对夏季风的多尺度动态响应,建立地表过程和大气边界层关键物理量的气候动力学关系,以改进和提升区域气候模式模拟水平。该工作对推动我国陆-气耦合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王文波,高晓梅,李晓利,等.一次雨雪天气过程的风廓线雷达特征
王文波, 高晓梅, 李晓利, 王世杰, 杨萌
干旱气象    2020, 38 (1): 109-116.  
摘要326)      PDF(pc) (2009KB)(1668)    收藏
利用3部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6年2月12—13日鲁中地区出现的一次雨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雨雪天气是由低涡和地面气旋共同作用造成的一次回流降水过程,强降水出现在气旋中心的北侧冷区中,925 hPa和近地面气温下降到0 ℃以下是雨转雪的重要标志。(2)1 km以下超低空风场变化是降水开始的信号,低层冷垫强度的变化决定降水相态的转变,降雪时雷达最大探测高度比降雨时有明显下降;低空切变指数在降水开始和结束时会出现较大幅度增大,降雨持续阶段低空切变指数的小幅增加与雨强增强相对应。(3)风廓线雷达垂直速度不仅能体现降水强度的变化,同时也能反映降水相态的变化,降雨转雨夹雪转降雪过程中近地面的垂直速度逐渐变小。(4)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和信噪比随高度均呈现逐渐减小趋势,两者的变化能够反映降水强度的变化,均具有零度层亮带特征,亮带的消失对应降雪的开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山东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和对流风暴特征
高晓梅1,孙雪峰2,秦瑜蓬1,王世杰1,王文波1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8)-03-0447
5. 1970—2014年山东济宁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及气象因子影响分析
蔡鹏1,张翠翠1,王政权2,王文3,李芳1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6)-06-0983
7. 北京一次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闫昕旸,王文,何金梅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4)-01-0087
8. 台风“达维”移动路径成因分析
王文波,王旭,杨明,杨可栋,封雅琼,梁倩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4)-01-0075
11. 2011 年长江中下游冬春连旱期土壤的湿度变化
王文,段莹
J4    2012, 30 (3): 305-314.  
摘要1690)      PDF(pc) (1004KB)(2168)    收藏

利用2010 年7 月至2011 年6 月南京站逐日平均气压、日平均气温、日最高及最低气温、平均
相对湿度、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数资料计算了该站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
象研究所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干旱监测联合科学试验站2010 年10 月至2011 年6 月逐日实时降水
量、及10 ~ 100 cm 土壤含水量资料计算了土壤相对湿润指数,将它们与试验站各土壤层水分含量变
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2010 /2011 年冬春季,南京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气象干旱,2010 年11 月5
日开始出现轻旱, 11 月12 日达到中旱, 28 日达重旱,此后维持在中到特旱之间; 土壤相对湿度在11
月13 日达到中旱,在2011 年5 月2 日,气象连续特旱15 d 后,土壤达到重旱; 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变
化趋势整体上一致,但气象干旱程度更严重,且农业干旱开始和缓解时间比气象上滞后1 ~ 3 d,干旱
发展滞后5 d 以上; 气象及表层土壤对降水敏感性较高,而中层土壤干旱过程持续性较好; 此外,干旱
由表层向深层传递,当气象干旱持续时间达到50 ~ 60 d 时,土壤由深层向上补充水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中国南方地区近50 a 夏季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茅海祥,王文
J4    2011, 29 (3): 283-288.  
摘要1394)      PDF(pc) (2242KB)(1503)    收藏

基于1960 ~ 2009 年50 a 的降水资料,进行了Z 指数变换,再利用降水距平场作REOF 分区,并分别对各区域代表站点Z 指数序列作线性趋势分析、MK 分析和Morlet 小波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南方5 个分区的年际及年代际波动幅度都比较明显,但都呈由干变湿的趋势。且5 个典型代表站点分别在1973 年, 1993 年, 1992 年, 2002 年和1979 年发生突变,突变后UF 一直呈上升趋势,总体都由干变湿,5个分区旱涝异常具有相对一致的性质。中国南方地区夏季降水具有多时间尺度振荡的特点,存在2 ~ 3 a,5 ~ 6 a 的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青藏铁路沿线气温和降水的小波分析
万明波, 程智 , 王文
J4    2006, 24 (4): 35-39.  
摘要1971)      PDF(pc) (367KB)(868)    收藏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青藏铁路沿线地区(7 站)30 a(1970-1999)的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沿线的月降水量存在比较明显的9 a左右周期变化,它有2个降雨偏多中心和3个降雨偏少中心,历经30 a 的全过程,因而具有长期预测意义。还有其它4 a以下的较短周期振荡,但多不具全局性变化特征。从气温与降水资料的对比分析上看,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中尺度动力学的基础研究和进展
王文, 陈志勇, 陆怀平
J4    2003, 21 (3): 79-82.  
摘要981)      PDF(pc) (185KB)(1740)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